Search

【控制狂的睡前小品:D】

「測試」的發展,是為了想要解決問題而出發。在Kine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控制狂的睡前小品:D】

「測試」的發展,是為了想要解決問題而出發。在Kinetic Control中,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,在過去傳統肌力測試無法提供的,其中一個關鍵就是「比例」。

「比例」指的是協同肌之間的比例。協同肌大概的意思,是可以做出同樣動作方向的一群肌肉(詳細還有其他定義,暫且先略過)。這樣一群協同肌中,不同的肌肉最擅長、最有效率的功能任務是不同的,例如有些肌肉,擅長快速向心收縮,有些肌肉擅長離心旋轉控制...等等等。

而且協同肌中,肌肉呈現的失能,也會有不同的傾向,有些是傾向overactive容易出來代償(代償不是壞事,是人體生存必要功能),有些是傾向被抑制(抑制也不是壞事,是在疼痛之下身體避免更痛的其中一種方式)。我們關注的問題,是協同肌內的「比例」被改變了,讓一般功能性動作變得相對沒有效率,因此容易累積過勞壓力,造成傷痛「復發」。

為了要能夠處理「比例」問題,KC提出的解決策略,包含重新回顧解剖學、生物力學、肌肉神經生理以及疼痛生理學等證據,整理出新的muscle classification model,以及按這個肌肉分類原則,設計的評估、測試、訓練方式。

Mark(KC創辦人) 曾說過,KC approach(不只是處理肌肉,而是movement system)並非要取代任何評估或訓練,而是補充與支持。何樂不為呢 😀

#KineticControl #musclesynergies #tinainmotion #canvapic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林維萱物理治療師,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,現為Kinetic Control認證國際講師、Polestar認證皮拉提斯指導員、GYROKINESIS®禪柔認證指導員,專長於動作控制與運動訓練。
View all posts